
19世紀中葉,大英帝國失去哥倫比亞河之後,英美邊境總算塵埃落定,但當美國的傳教士,礦工,農民,甚至軍隊已經浩浩蕩蕩湧進俄勒岡小徑,而且美國對跨越美洲大陸鐵路的路線調查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

1856年,在當時的菲沙河谷還是一片蠻荒野地,沒有任何定居者,黃澄澄的金沙就在菲沙峽谷的河邊意外地被發現,原住民將之帶回到甘露堡,哈德遜灣公司道格拉斯首席向總公司報告,總公司深怕淘金會影響其毛皮貿易收益,所以命令封鎖消息。

1858年開始,當舊金山祇有六萬人口,西雅圖還是一個幾百人的小村子的時候,菲沙河谷,岩溪和巴克維爾先後發現黃金,幾萬人從美國同時湧進卑詩淘金,採礦活動嚴重影響自然生態,帶來天花、麻疹和其他流行疾病,

在利頓,如果您走左邊的菲沙河谷的話,現在有一條 12 號公路可以從利頓跟隨古道去到利盧埃特(Lillooet),沿途在 Cameron Bar 和 Foster Bar 當年都開採過金子,淘金客繼續沿著菲沙河一路逆流往上尋找,去到利盧埃特開採之後,再進入卡里布山區,卡里布第一條淘金路線,就是從利盧埃特開始。

卡里布篷車之路當初是一條收費的道路,通向一個從來未被開發之領域,自從1863年開通到蘇打溪之後,已有不少牧民北上開墾,也有一些淘金客留下來耕作,北陸高原遂成為今日農牧和林務業發達的現貎。

我們經過帽子溪牧場(Hat Creek Ranch)很多次,她祇是淘金熱潮時期如雨後春筍般冒起的眾多牧場之一,甚至沒有想到要進來,直到有一次我們進來打卡留念,卻因為她的地理位置優越,人文薈萃,

本來 Clinton (克林頓) 祇是淘金大道其中一站,卻因為內容豐富,不得不用更多篇幅為大家介紹,在本文裡,我們將先帶大家去到這個卑詩內陸高原的門戶,找到卑詩內陸最具歷史意義的古老民居,

話說1859年春天,勤敏的 Aaron Post 等人繼續逆流而上,在距離 Lillooet 北方90公里遠的 Chilcotin 河口又發現新礦,激勵淘金客繼續前往菲沙河上游尋寶,菲沙河沿岸沒有道路,

菲沙河谷沿岸沒有道路直接貫通,從 Big Bar Ferry 到達菲沙河上游必需的經由 Ferry 公路繞回海拔約1,000公尺的 Jesmond,然後經由毒湖路往北穿越,到達狗溪路和草甸湖路這三條碎石路的岔口,再循狗溪路返回菲沙河谷。

自從1859年開始,有很多牛仔每年驅趕牛隻遠從俄勒岡來到卡里布山區,在那裡屠殺並出售給飢餓的礦工,後來牛仔們亁脆停留下來建立了一個個牧場,謝飛利兄弟,哈珀兄弟,戴維森都是其中較知名的牧場先驅,

離開百哩屋後,就到了 Lac la Hache (斧頭湖),這個湖長達19公里,故斧頭湖鎮被稱為卡里布最長的鄕鎮,其周圍現在散佈著許多釣魚小屋,賓客牧場和度假別墅。斧頭湖的名字源於海灣公司的毛皮獵人掉了一根斧頭在這個湖上而得名

回到1859年夏天,勤奮的淘金隊伍前緣已經推進到卡里布山區,競相在每一個山谷分頭尋找黃金,幸運地,他們在 Horsefly 和 Quesnel Forks 這兩個區域有了最早的發現,在連續兩個礦季,

你知道嗎?在這個遍地黃金的卡里布黃金山區(Cariboo Goldfield),除了巴克維爾之外,還有一個以華人居多的唐人村,它是黃金山區第二個最大的村鎮,在本文裡,我們將從 150 哩屋入山,帶領大家探訪這個少為人知,名副其實的鬼城 — 福士鎮(Quesnel Forks)。

在卡里布山區原本有很多馴鹿,但是礦工來了,馴鹿就沒有了!礦工們需要物資,渴望娛樂,結果來到卡里布淘金的人,最富有的人不是礦工,而是建立牧場,路屋,沙龍和各色各類商店的商人,他們提供最簡單的方法,來為礦工消費他們的金礦。

湖水在融冰時發出隆隆雷聲,像笑聲懶洋洋地從山谷中迴盪,風吹過雲杉和松木,像哨兵在周圍山丘上吹響的哨語,即使有一天威廉氏湖會變成城市,美麗的自然和寂寞,也絕不會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