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道路都有盡頭,我們到了淘金之路的終點站。1860 年冬天,極富冒險精神的礦工登上了卡里布金礦區的南端,次年發現了所有主要黃金產溪。在富田鎮,最初的開採是在威廉溪沿岸的淺層礦床進行,但在一年之內,採礦方式已經跟進深層礫石,開採深度約為 20 米。
比利·巴克(William “Billy” Barker, 1817–1894)出生在英國劍橋郡一個貧窮家庭,1852 年左右,他抛棄了妻子和女兒,獨自到達加州闖蕩,當他在美國時,他的妻子去世了。比利在加州淘金沒有成功,但他學會了採礦方法。正當菲沙河傳來黃金喜訊之後,他於 1858 年便來到卑詩,1861 年跟隨領先隊伍到達威廉溪。比利原本在富田鎮上游的 Mink Gulch 申請了一個礦坑,但是收效甚微。第二年春天,比利決定要順著金脈前往下游,運用他從加州學會的豎井方法試探運氣,由於卑詩採礦規定,對每一個人能擁有的礦坑範圍設下 100 平方英呎的限制(最早發現者可加倍),於是他另外找了七個合夥人組成 Barker 礦權公司(其中兩人中途退出),打算擴大區域,鑿井深挖。
結果財富站在他們的一邊,在鑿到金脈第一天的 10 個小時内,便挖出 124 盎司黃金(約 2,500 美元),據說他們六個人僅僅在第二個礦季就賺了 30 萬元(折算現値約 6,000 萬元)。在比利敲響金脈不久之前,Ivel Abbott 一次挖出 50 盎司黃金,Edward Stout 在 Stout Gulch 也挖到金脈,已經夠讓大家熱血沸騰,然後與比利相鄰由 R. Michael,W. Michael,A. Osborne 和 Thomas Kelly 等人合組的 Canadian 金礦公司,以及在更下游的卡梅倫村,卡梅倫的礦井與 Wattie 兄弟的 Tinker (補鍋匠)公司亦陸續傳出歡呼聲,房屋和礦坑不斷沿著河邊興建,比利所處的礦村最初稱為 Mid-Town,隨即便被更名為巴克的村子:Barkerville。
富田鎮雖然擁有荷蘭彪,Edward Stout,Ivel Abbott 和 James Steele 等人的成功例子,但她的淺層砂礦被證明不如下游豐富,當巴克維爾歡聲雷動,富田鎮的人們很快就朝更具希望的巴克維爾移動,銀行和商店緊隨其後,學校亦於 1879 年遷移,黃金專員辦公室遲至 1896 年才遷至巴克維爾,法院則於 1912 年關閉,富田鎮完全被巴克維爾取代,逐漸被人們遺忘。
「傷心」卡梅倫與「孝子」迪勒
就在比利·巴克發現他的大財富的時候,有另外一組人員亦在其鄰近的威廉溪下游區域展開發掘,那就是以 Robert Stevenson (羅拔·史提芬遜)為金主的圑隊,不過史提芬遜非常謙虚,他將一切榮耀歸予他的摯友同鄕 John Cameron (亦稱:卡里布的卡梅倫)。1862 年聖誕節前夕,卡梅倫歡喜地迎接聖誕老人提早到來!
隨著卡梅倫的新發現,一個以卡梅倫為名的村子 Camerontown 隨之創立。於是在威廉溪僅僅四英哩的範圍內,出現了三個村鎮:富田鎮,巴克維爾和卡梅倫村,在 1863 年至 1865 年的鼎盛時期,威廉溪上大約超過一萬名居民,是卑詩除了維多利亞之外最多人口的區域,維多利亞的銀行和商人都爭相湧入這三個新興村鎮,為這些新貴們提供服務。
據估計,威廉溪僅僅在 1863 年這一年裡,就挖出超過 400 萬美元的黃金,史提芬遜,卡梅倫和比利·巴克祇是其中最知名的大贏家之一。在淘金的熱血過程之中,卡梅倫有一個非常感肺腑的愛情承諾,與他隨行的愛妻和女兒在他致富之前,卻因為舟車勞累不幸病逝,留下他孤單一人獨擁財富,卡梅倫答應將妻子帶回安省家鄕,不讓她留在這個不友善的曠野,當時篷車大道尚未建成,歸家之路相當困難,而且在兌現諾言之前,他得儘快處理他的財富,因此,卡梅倫僱用了 150 名礦工全天候工作。有關卡梅倫傷心的故事,以及黃金礦區那些成功人士最後的結局,我們在後文開闢一個専章再為大家介紹!
邊坡採礦愈來愈困難,相對於鹿茸溪的淺層砂岩,威廉溪的黃金基岩深入地下,不容易開採,故初期被暱稱為 Humbug (騙子)溪,一旦礦藏深度超過幾十英呎,就會碰到下水層,無論是垂直向下的豎井開採(Shaft sinking),抑或水平方向的隧道開採(drift mining),都需要進行大量的金錢投資,例如購置 Cornish 水車抽水冲洗或大型鑿井機具更是不可或缺。
Isaiah Diller,James Loring 和 Hardy Curry 的開挖工作自從在荷蘭彪發出勝利的咆哮之後就開始了,他們聯合組成一間迪勒公司,在後來被稱為 Stout Gulch 下游的山坡發掘,此處岩床可能埋藏在很深的地底下,所以沒有引起其他人興趣。
Isaiah Diller (以賽亞·迪勒)出生於賓州一個偏僻的小農場,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迪勒長大後生活困苦,當他聽到在遙遠的英國殖民地出現財富,他懇求母親拿出艱難存下的微薄積蓄,坐上一艘駛向巴拿馬的輪船,讓他以最快速度抵達金窩。在奎奈河岔口,迪勒幸運地跟對 Keithley 博士和 Henry Wolf 的隊伍,在喀富麗溪和高原上的 Wolf Gulch 都有收獲,不過迪勒的志向甚高,他再次向北移動,追踪礦脈的源頭。
1861 年 9 月,迪勒與波士頓的 James Loring 和喬治亞男孩 Hardy Curry 決定進行一場豪賭,將所有收獲全部押注在 Stout Gulch 的一個礦權上。經過兩個冬天,别隊的歡呼聲此起彼落,迪勒挖了 17 個月都苦無結果,他們不惜不斷投入資金,甚至下沉三個豎井,僱用了 21 名礦工,搬動數十噸重的巨岩和礫石,總共投入金額接近 8,000 美元(約近現值 16 萬美元),成績令人憂心!
到了 1863 年 2 月,迪勒終於在一個 100 呎深的大坑洞看到岩層閃耀著金光,敲開了卡里布有史以來最富有的土地,開採後的頭兩個月,即生產出一萬盎司黃金(約 20 萬美元)!他們努力發掘,健壯的迪勒發下豪語,直到他挖出了 240 磅他的體重,加上那隻相當於 120 磅重的狗的體重,他才會離開礦坑。
卡里布的黃金蘊藏量比美國加州更加豐富,而且集中在更小片範圍。據說,卡梅倫總共分得了 30 萬美元,同樣位在卡梅倫村,修補匠公司的 Wattie 兄弟各人賺取了 13 萬美元,其中一位成員 John Wilson (約翰·威爾遜)亦因為修補匠的財富,後來在 Savona 成為卑詩省的牧牛大王;至於巴克維爾的比利·巴克的公司挖出 75 萬美元,比利至少可分取 8 萬美元。
在富田鎮,迪勒最終帶著他和他的狗的重量,共 360 磅黃金離開(5,250 盎司,約 10 萬美元),那祇是他最後總收益的大部分;擁有 6 呎 6 吋身高的長人雅培(Ivel Abbott)及其伙伴 William Jordan 曾經一次挖出 50 盎司造成轟動,兩人各獲得 4 萬美元可觀報酬;至於來自肯塔基的 James Steele 及其合作成員悶聲不響,在兩個月內賺了 10 萬美元,這些故事都祇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小部分,有許多礦工不願意透露自己努力所得的内容。
請知道,以當時的金額數字,若換算現値至少要乘上兩倍再加兩個零,亦即是 200 倍以上。但是,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他們那麼幸運,例如位在巴克公司對面的老鷹金礦,她祇生産到區區的一萬元,更多人祇能為別人打工,甚至有一些人葬生在他們的礦洞,遭遇有如天差地別!
本文內容參考自:
- The 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
- A true saga of the romantic West, By Charles Clowes 1936
- 皇家卑詩省博物館
- Quesnel museum 網頁
- 卑詩省巴克維爾和威爾斯的Cariboo Goldfield的歷史和地質, 2008
- Barkerville and the Cariboo GoldfieldsBy Richard Thomas Wrigh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