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巴克維爾 (Barkerville) 導覽

克維爾 (Barkerville) 導覽(上) — 前塵往事

        1958 年,在巴克維爾 (Barkeville) 火災百年紀念會上,省長 WAC Bennett 宣布將巴克維爾列入省級歷史公園,並成立了巴克維爾文物基金會,開始收購鎮上房屋,並給予精心修復維護,其中有一些房屋被重新移位排列,有更多的是按照考古照片將之重新復活,使得巴克維爾成為卑詩省内保留得最為完整的「鬼城」。

不過,在歷史村内,仍有三幢建物由私人擁有,其中包括聖公會教堂,共濟會大樓和一座私人住宅,原屋主皆不願出售,戶名保留在私人名下。現在走進歷史村内,您可嘗試集齊那 12 間在大火災前或災後立刻重建的最古老建物,或者細數每間房屋的歷史,也是一種樂趣。

在 McLeod 小屋右後方是一幢私人住宅,前屋主 Fred Ludditt 不願意將屋售予園方。

聖救主聖公會教堂

        在歷史村入口,就是 St. Saviour (聖救世主)聖公會教堂在歡迎大家,但你會看到它的背面,而不是正面,那是因為篷車大道最早是從斯坦利入山,繞過牛山(Cow Mtn.)和 Mt Agnes 山口,從南面方向進入富田鎮(Richfield),再沿著威廉溪順流下來。此處位於巴克維爾村莊的北面,原本算是巷尾,是篷車大道的終點,自從 1885 年篷車之路改道經由更平坦的老 J 湖北面進入村內,也是現代公路採取的路線,反方向以聖救世主教堂作為村莊入口,教堂從巷尾轉變成為街頭,富田鎮反而成為巷尾。

紅線為現在的26號公路,黑線為篷車大道舊路。(翻拍自Wells飯店壁畫)

        聖救主聖公會教堂的木匠哥德式木結構風格,流露著英國鄉村風味,有別於當時在北美荒野流行的美式哥德復興風格,該教堂由當時的主持 James Reynard (雷納德)牧師設計,於 1869 年始建,直到 1870 年 9 月完成。雷納德牧師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數學家,但不善於溝通,故此信眾不多,他因受不住飢寒和冷落,在教當落成後的第二年就悻然離開巴克維爾,四年後在維多利亞病逝。

        這座經過精心設計的老教堂,外部是鑲嵌著柳葉刀(Lancet)窗口,帶有寬闊的外框和直條木板外牆;鐘樓架在高聳的山牆頂部,內部例如條凳式座位等所有木製品都是原始地一體成形的,爐子和大部分的普通玻璃窗也是如此,處處感到建築者的匠心。彩繪玻璃,風琴和電動氣泵則是後來陸續更換的,雷納德牧師還特別從英格蘭訂購了主教的椅子,凖備迎接貝比法官或黃金専員有時會來聽講。

聖救主聖公會教堂是由雷納德牧師精心設計,内部木工都是一體成型。

        由於巴克維爾的房屋建造於不同年代,所以要用不同的時代觀點以欣賞這些歷史建築。環繞聖救主教堂區是第一個値得參觀的區域,在聖救主教堂北面是另外一座衛理教堂,東側面的尖頂大棚屋是礦工賓館。衛理教堂在 1868 年火災之後一個月内就復建完成,比聖公會教堂更早完成,擁有更多教徒,但它在 1914 年被沉重的積雪推倒而被拆除,沒再重建,現建築是 1966 年基於舊照重新建造的,並加上了一個鐘樓。 

      A.J. Harper 是 1900-1930 年代巴克維爾的大地産商,他在村内買賣過許多物業,下圖這座尖頂大棚屋是一間建於 1890 年代末期的礦工賓館,其建築風格在村內獨樹一格,Harper 將它用作收租,到了 1914 年才將它賣給另一位長期居民 Charles Catlett 接手經營。

賓館租金並不便宜,據說1940年代由兩位女老師入住,每月租金共為25美元。

        在聖救主教堂西側面則是一座維多利亞時代的模擬教室(威廉溪校舍),這間教室原本是礦工兼知名作家 James Doody 建於 1933 年的住宅,後來被園區改成教室模樣。巴克維爾最早的學校始設於 1871 年(位在通往富田鎮的半路上,現已廢棄),那是當時卑詩大陸僅有的四間公立小學之一,該校自 1879 年遷至巴克維爾,但是那座後校舍已於 1948 年與驛馬車站,銀行和郵局一起被火焚毀,幸好火苗在 Bowron 和 Wendle 的屋前被控制住,災害沒有進一歩擴大。 

      James Doody 於 1931 年來到巴克維爾為 Cariboo 金石英礦工作,後來轉投入 Shamrock 礦場(在目前歷史村停車場的位置),1950年代,Doody 退休後和太太搬到奎奈爾北邊的十哩湖居住,因他的兒子早逝,無人繼承,他在晚年便慷慨地將湖邊的整塊地坪捐給省府作為省立公園,是卑詩省佔地最小的省立公園之一。

威廉溪校舍是一幢建於1933年的小型住宅,後來被園區改成教室模樣。

        走過 William Bowron 和 Wendle 夫婦兩幢大房子之後,依序是複製的 Cameron 鐵匠店,Barnard 驛馬車站,Golgfield 烘焙店,郵局(電報站),James Taylor 藥房和學校,沿著主街西側一路排列。Francis Barnard 驛馬車的故事在前文《備受祝福的克林頓》已介紹過了,在 1920 年驛馬車仍未結束之前,村內商人,舞孃和訪客都會圍繞驛馬車站,急著打聽外界的消息,空氣中充斥著城鎮的故事和謠言,有一次他們談論藥房老闆 James Taylor,他說要北上到和平河增設分店,可是後來音訊全無,藥店就此空著,他沒有再回來過!

        Golgfield 烘焙店最著名的是酸麵團麵包(Sourdough bread),那酸麵包是 1930 年代由一位麵包師傅 Louis Hayd 創製的。很可惜,Golgfield 烘焙店就是 1848 年那場火災的起火點,左右兩邊的古老房屋遭受到波及,所以現在這一排從鐵匠店到小學校的房屋都園區是後來重建的。

Taylor 藥店是1963年複製,店内藥品皆由維多利亞一間結業的藥房捐贈。

Overlanders 與約翰·鮑倫

        巴克維爾 (Barkeville) 是一座生活的歷史博物館,也是一個幻想與現實融合的地方,有不同演員穿上舊時服飾扮演不同人物(他們稱為:folks),很認真地詮釋他們的角式。他們來自不同行業,有些是家庭主婦,有些則是歷史學家,大家可以穿越時空與他們交流,如果您問他們來自哪裡,他很可能告訴您其住在已經消失的斯坦利村。

例如:你可看見嘉洛崴老師等待學童前去上課,電報員威廉·鮑倫先生準備出門上班,熱愛戶外活動的 Wendle 太太示範烹飪等家庭生活,卡梅倫先生正在專心打造馬蹄鐵,你可以坐上漢彌頓駕駛的驛馬車聽他閒話家常,與 Parks 律師一起研究案情,或者跟隨幸福的 Fred 老先生到河邊淘金,也可以在 Golgfield 烘焙店買到熱呼呼,新鮮出爐的著名酸麵團麵包。你最好大概了解他們一些事情,否則很容易被 folks 們唬弄住!

巴克維爾有演員穿上舊時服飾扮演不同人物。左二是黃金專員鮑倫故居。

        在巴克維爾 (Barkeville) 歷史村,第一位你要認識的是電報員 William Bowron 的父親,他是約翰·鮑倫 (John Bowron, 1837-1906),在 Wells 北面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省立公園以他的名字命名。約翰·鮑倫生於魁北克,他和卡梅倫鐵匠一樣,都是 1862 年跟隨 Thomas McMicking 兄弟率領的 Overlanders (陸路長征隊),從安省經由加里堡(今溫尼伯) ,征服大草原和洛磯山來到卑詩。那是一次史詩級的艱辛旅程,當時整個加拿大西部都沒有道路,全賴原住民響導沿途指點方向,這個大約由 150 人組成的淘金隊伍,其中包括著名的英國風景畫家 William Hind,以及一個唯一的而且懷孕的女子,帶領著她的三個勇敢的孩子(肚子裡還有一個),那就是 27 歲的 Catherine Schubert (舒伯特)夫人。

William Cameron 跟隨 Overlanders 隊伍來到卑詩,他的店鋪祇經營到1875年。

        陸路長征隊是由 Thomas McMicking 兄弟發起,他們於 1862 年 4 月下旬各自離開安省,相約在加里堡集合整隊,奧古斯都·舒伯特是一名木匠,當時正在加里堡工作,聞訊後毅然決定加入,舒伯特夫人也樂意跟隨。6 月上旬,長征隊分三批引領著牛群和馬匹離開了加里堡,7 月下旬隊伍到達愛民頓堡,在原住民嚮導的幫助下,長征隊從金髮山口艱難地越過了洛磯山脈。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隊伍嚴守假日不上路的戒條,隊形拉得很長,舒伯特夫婦和孩子們走得較慢,最終到達金髮湖的時候,頭尾相隔了近半個月。

        在 Tête Jaune Cache,他們決定兵分兩路,絶大部分隊員乘坐自製的木筏沿著洶湧的菲沙河一路漂流至奎奈爾,有一些漂流過頭去了維多利亞(風景畫家 William Hind 就是其中之一),有六個人不幸流向河底;另外,舒伯特夫婦帶著她的孩子跟隨 40 幾個男人改走較平緩的北湯普遜河,即使如此,北湯河隊伍的木筏被撞毀,補給品丟到水裡,他們幾乎餓死。從加里堡開始,經過四個月的艱苦旅程,北湯河隊伍終於在 10 月份入冬之前到達甘露堡,隊上唯一的女性舒伯特夫人,隨即在甘露堡順利生下她的嬰兒。

翻越洛磯並不容易,從前沒有道路,河流就是高速公路。

        當 Overlanders 扺達礦區的時候,礦坑早被佔滿,他們當中祇有少數如 John Conklin 在以他為名的 Conklin Gulch (在巴克維爾東面的一個小山谷)找到黃金,其他的就像鐵匠卡梅倫,鞋匠 William Rennie 或裁縫師 Colin McCallum 那樣靠著專業,在巴克維爾開業維生。

在陸路長征隊之中,以約翰·鮑倫最有學問,他最初在卡梅倫鎮擔任圖書館和郵局管理員,1867 年,鮑倫將圖書館和郵局遷到巴克維爾,直到他進入政府部門任職,圖書館仍對礦工開放。圖書館那些書怎麼來的?那是卡梅倫鎮一個愛讀書的礦工 Florence Wilson 陸續帶進來的,原本有 500 多册,在 1868 年大火中燒去了大部分。

為了省錢,圖書館和閱讀室後來都設在鮑倫家裡,現址為1964年重建。

        1872 年,修讀過法律學的鮑倫如願獲取成為採礦記錄員,並於 1883 年熬出頭來成為黃金專員,由於他對礦工的瞭解,公平處理礦區糾紛,所以贏得大家信任和尊敬,他出任公職長達 23 年之久,儼然是巴克維爾的「鎮長」。鮑倫娶了比他小 13 歲大的 Emily,住在靠近入口的一間房子内,他有五個孩子,都在巴克維爾長大,除了電報員兒子 William 之外,其中一個是女兒是 Lottie Bowron (1879-1964),她曾擔任卑詩省長 Richard McBride 的秘書,並長期關注鄉村教師福利,對於保留巴克維爾成為歷史村,出力甚大。約翰·鮑倫於 1906 年因病退休,卒於維多利亞,其故居曾經失修敗壊,於 1964 年重整而成現貎。

黃金專員等同地方首長,但是 John Bowron 的山區辧公室非常簡樸。

Moses 理髮店街區

        在主街上,從鮑倫故居開始(下圖從左至右),你可發現黃金專員辦公室,Wilford Thomson 之家,Jocob Todd 的百貨商店,Wake Up Jake (喚醒傑克)餐廳,Moses 理髮店,以及 Hugh Watt 醫生的診所和住家,這些房子一字排開,正好反映當時住商混雜的山居生活。 

      Jocob Todd 的百貨商店主要售賣皮鞋、帽子及衣服等生活用品,其原址位於省政府大樓現址,該位址在 1880 年代被省府徴用興建大樓後,Todd 的商店便消失了。Jocob Todd 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早在 1875 年便離開巴克維爾,在維多利亞建立了他的魚罐頭王國,後來成為著名實業家;至於喚醒傑克餐廳最初是由鎮上聞人 Andrew Kelly 短暫開設,不久之後 Kelly 隨即轉探礦,採礦有成後回來開設了 Kelly 旅店和商店。喚醒傑克原來祇是一間麵包店,其名字源於 Kelly 的淘金伙伴 Sleepy Jack,他在餐卓上總是昏昏欲睡,由於喚醒傑克與 Todd 的商店是在大火災之前最有名氣的兩家商店,故園區選擇這兩家老店重建在一起,喚醒大家的回憶!現在喚醒傑克在夏日也有提供西式簡餐服務,是在園內享用午餐的最佳場所。

Todd百貨商店,喚醒傑克,Moses理髮店以及Hugh Watt醫生的診所和住家。

        在上述那一排房屋之中,以 Moses 的理髮店最具原味。理髮師 Wellington Moses (1816-1890)很勤於寫日記,將週遭日常發生的大小事都記錄無遺,他就是 Blessing 命案獲得偵破的關鍵人。Moses 是一位出生於開曼群島,受過教育的非裔美國人,他從前當過水手,在那個嚴重種族歧視的世代,黑人奴隷制度尚未解放,有色人種在美國的生活並不好過。1858 年,時值道格拉斯總督向非裔人士發出邀請,Moses 便幫忙組織了一次數非裔黑人家庭的大搬遷,大約有 800 名非裔移民參與於,他們從舊金山抵達維多利亞,許多家庭定居在 Saanich (薩尼奇)半島,後來建立了 Shady Creek 聯合教堂(1862年)(在維多利亞 Saanichton 的 Saanich 東路 7180號)。

        Moses 最初在維多利亞與莎拉開設刮鬍店和女仕沙龍,過著自由人的生活。1866 年,50 歳的 Moses 離開莎拉,打算前往巴克維爾定居,途中曾與 Charles Blessing 和 James Barry (巴里)一起同行,Moses 因為停留在斯坦利為居民理髮服務幾天,他們相約在巴克維爾會面。

Moses對事敏感,也有勤寫日記的習慣,其精緻的理髮店曾在1879年修建。

        Moses 到達巴克維爾後,遲遲沒有看見 Blessing 抵達,幾週後,巴里獨自出現在巴克維爾,聲稱對 Blessing 的事情一無所知。但有一次 Moses 為一位跳舞女孩剪髮,他看到女孩身上別著 Blessing 曾經給他看過的黃金別針,女孩說是巴里送給她的,Moses 擔心 Blessing 的安危,於是向專員報案,警方後來在「美人坡」發現 Blessing 的屍體,死者頭骨上的彈孔很可能來自巴里的手槍,警方循線逮捕當時逃到蘇打溪的疑犯巴里,經過貝比法官審判,巴里被判處絞刑,Blessing 沉怨得雪。

Watt醫生是Moses的鄰居,他的家擁有巴克維爾鎮上最高雅的擺設。

        Moses 的理髮店是在 1879 年再次修建,增加了門廊和木柱雕工細節,他還兼營著一間乾貨店,在巴克維爾安安穏穏地度過餘生,享年 75 歳,他留下來那本巨細無遺的日記,道盡鎮上的人事變遷,雖然有點「八卦」,已成為巴克維爾考古的重要依據。

        在這個古意盎然的淘金小鎮,另一位長期居民也很値得介紹,Wilford Thomson 是 1921 年才來到巴克維爾,那時 Wilford 才 31 歳,他的房子就位在現在 Todd 百貨商店隔壁,那是一幢 1890 年代建造的小房子。Wilford 是一個狂熱的淘金者,他沉迷於尋找黃金,但他來晚了好幾個世代,當其他人都被請離了,他一直不願意搬離巴克維爾,直至 1979 年去世,自他之後,巴克維爾終於再沒有常住居民居住。

不明白 Wilf 是靠甚麼生活,他獨自住在這裡淘金,從31歳到89歳。

        Watt 醫生是 Moses 理髮師的鄰居。巴克維爾自從 1863 年就由礦工集資興建了一座醫院 (位在已消失的 Marysville),1867 年獲得省府補助後被更名為皇家卡里布醫院。Hugh Watt 醫生是一位受到社區歡迎的外科醫生,而且還是發明蒸汽機那位瓦特先生的曾孫子,從 1882 年直到 1895 年為止,他除了在卡里布醫院當値,他自己的診所就一直附設在他住家的隔壁幢。Hugh Watt 曾當選過一屆省議員,後來連任失敗便移居到斯蒂爾堡,於 1914 年去世。

        巴克維爾除了保留著不同時代的房屋和眾多居民的古老故事外,室内陳設也很考究,Watt 醫生家裡擁有巴克維爾最高雅的擺設,但是 Watt 醫生居住的房屋已於 1930 年代倒塌,現在的房子是從停車場搬來一幢 1900 年代的房屋替代。

Hugh Watt 醫生與 Jones 牙醫師的診所皆於1890年代結業,這是外科手術台。

Barkerville 飯店街

        緊接著 Hugh Watt 醫生住家之後,是一列保留得相當完好的古老房屋,Thomas Nicol 旅館,聖喬治飯店,政府化驗大樓,Andrew Kelly 雜貨店等大型房屋一路向後延伸,最遠處是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 Barkerville 大飯店與掛上美國國旗的消防局 (它也是皇家劇院的所在地)。

        聖喬治飯店擁有兩層漂亮的懸臂前廊,上面掛著一支法國國旗,在其遠端白色的建築物是政府化驗室,其原本祇有一層,後來改建為省政府大樓,它是這個路段裡唯一在 1960 年代重建的新産物,現在省政府大樓内,模擬了法裔測量師 Oswald Travaillot 和醉酒律師 Joseph Parks 的辦公室,兩人都在 1870 年代離世,他們原本的辦公室其實都不在這裡,而是在對面的其他房屋中。

巴克維爾歷史村遺留下來的建築建於不同年代,未必每間都很古老。

        在上圖遠處有一個懸臂陽台的是 Barkerville 大飯店,她是巴克維爾最華麗的明珠,Barkerville 大飯店與隔壁的 Kelly 雜貨店都是火災後重建的第一批房屋之一,皆由 Kelly 家族擁有,現已改作文物博物館和禮品店。在最遠處的消防局原本祇是單純的一間消防局,卻因為大火災之後鎮上人口減少,不需要那麼大的場地,便將二樓讓與卡里布業餘戲劇協會改變為皇家劇院。

諷刺的是,舊消防局並不乎合省定消防標準,故於 1937 年被重新改建,幸好改建之後,皇家劇院仍然附設在新消防局內,今天的皇家劇院延續了 Hurdy-Gurdy 舞者的戲碼或 McGinley 太太的幽默秀,還賦予很多現代詮釋,提供遊客一個小時的藝術響宴。

左方的 Kelly 雜貨店與 Barkerville 飯店都是火災後第一批重建的原始房屋。

兩個 Louis 的普法戰爭

        在前圖掛著法國國旗的聖喬治飯店旁邊,躲在裡面的是一排原始房屋,内容包括 William Jones 牙醫診所,Louis Blanc 照相館,Louis Wylde 的製鞋店,以及 Colin McCallum 的先鋒服裝店等,這些商店主人都是活躍在 1870 年代的老居民。但是他們執業的位置原本都不在這裡,園區以其具有代表性而將他們湊在一起。具有先鋒風格的 Jones 牙醫診所是園區後來重建的,它與旁邊原建在現址、維多利亞時代的 Louie Blanc 照相館搭配起來並不協調;Louis Wylde 製鞋店和先鋒服裝店的建物都是從別處搬來的,服裝店的位址曾經歷過很多不同用途。

        William Jones 醫生是第一位在巴克維爾開業的牙醫師,他於 1857 年畢業於俄亥俄州 Oberlin 學院,是自由黒人的孩子,Jones 為了逃避美國南北戰爭而與弟妹一起移民卑詩。在 1870 年代初期,山區内的非裔移民不到 50 位,Jones與 Moses 是鎮上少數非裔移民之代表,Jones 將原來 Overlanders 成員 William Rennie 的鞋匠店改設為牙科診所,為村民修理牙齒直到 1897 年逝世。

Louie Blanc 照相館的房屋建於1900年代,其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小品」。

        在這一排房子之中,祇有 Louie Blanc 照相館和 Louis Wylde 製鞋店原來就位於原址,可是 Louis Wylde 製鞋店的房屋已經消失,其現在的房子是從富田鎮(Richfield)幸苦地運來,可能是 1860 年代遺留下來的「古物」,是鎮上繼 Van Volkenburgh 小屋之後,另一座最古老的築物。不過,將法國人 Louis Blanc 與充滿普魯士愛國主義精神的 Louis Wylde 擺在一起真是幽默,以當時普法正在爆發戰爭,兩位 Louis 之間的爭論定必相當激烈!

        其實這兩位 Louis 很快就離開巴克維爾了,他們這兩間店鋪存在的時間都相當短暫。現在照相館和禮服店已重新營業,大家可以在禮服店選定禮服,然後再請隔壁那位扮演 Louis 的先生幫忙拍照留念。

Wylde 製鞋店是一間俗稱 Eldorado Vernacular 的房屋,是 Richfield 留下的瑰寳。

        巴克維爾於 1958 年被宣佈為省級遺產,故此省府將村內剩餘居民全數請離,安置在鎮外另一個卡梅倫村,從此各散西東。在省府的財力支持下,巴克維爾現在保存著 125 間建築,本文先重點遊覽前街主要的部分,下文再為大家介紹 1930 年代巴克維爾有哪三大家族!

本文內容參考自:

歡迎分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