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50哩的牧場主人們

150 哩屋那些男人

        在卡里布山區原本有很多馴鹿,但是礦工來了,馴鹿就沒有了!礦工們需要物資,渴望娛樂,結果來到卡里布淘金的人,最富有的人不是礦工,而是建立牧場,路屋,沙龍和各色各類商店的商人,他們提供最簡單的方法,來為礦工消費他們的金礦。

        如果大家對沿途事物知道得多,路途將會更加豐富!這些高原上的牧場主人們,有些成功,有些失敗,在本文裡,我將圍繞著威廉氏湖,為大家介紹幾位最著名牧場主人的人生故事,他們忽起忽落,也許可以帶來一些人生啟發。此外,150 哩屋也是掀起反校園霸凌的橙色襯衫日活動發生的地點,也順道帶大家去走一趟。

卡里布山區原來有很多馴鹿(Caribou),後來礦工來了,鹿沒有了。

早期人物

        在最早期淘金隊伍之中,來自加州的 John Jeffries (謝菲利)兄弟,Jerome Harper (哈珀)兄弟,Van Volkenburgh (凡·沃肯伯格)兄弟,甚至華盛頓州前印地安人事務官 Joel Palmer 將軍,都是最早從俄勒岡驅趕牛群前來供應食物予飢餓礦工的肉食商人,謝菲利兄弟在百哩屋就停留下來了,其他人繼續前進更加接近礦區。

        Jerome (杰羅姆)和他的兄弟 Thaddeus (撤廸斯)早於 1858 年便從加州來到卑詩,是第一批到達菲沙河的人。兩兄弟最初在耶魯開設鋸木廠,杰羅姆很快就意識到必須要餵飽山上大量礦工,如果能夠向他們提供牛肉一定可以賺很多錢,於是兄弟倆從俄勒岡州購買了大批牛隻,沿著奧根河谷驅趕牛群進入卑詩,最後將牠們驅趕到卡里布,結果在俄勒岡 10 美元的一頭牛,在卡里布可以賣到 100 美元,甚至更多。

富有商業頭腦的杰羅姆生意愈做愈大,他在甘露堡(哈珀牧場)和卡存溪(Perry 牧場)設立中途站放置他們的牛群,也在卡里布黃金山區不止開設了鋸木廠,麵粉廠,採礦業以及其他企業,最後還在菲沙河谷建立幫派牧場就近飼養畜牧,不再從俄勒岡趕牛上來,那是卡里布一個規模龐大的牧牛商業帝國。

從帽子溪到威廉氏湖,很多牧場主人都與幫派牧場的哈珀兄弟是舊識。

         Thomas Davidson (戴維森)同樣認為向其他淘金者提供食物,住宿和物資將是更好的投資,1859 年初夏,戴維森最先深入内陸,他獲得威廉氏酋長的「同意」,在威廉氏湖東側建立起 Mission Creek (使命溪)農場,那是卑詩內陸第一個農場。當時該地區還沒有殖民地政府存在,地區也沒有名字,所有行為完全是較量膽量,所以戴維森佔有了土地,當時的威廉酋長祇能「無奈地看著」。

        1861 年,卑詩特派之黃金專員 Philip Nind 攜同警官 William Pinchbeck (威廉·平貝克)抵達,帶來容許每名定居者優先圈購 160 英畝土地的規定(1862 年放寬為 320 英畝)。隨著其他定居者搶購了與其相鄰的土地,戴維森意識到他的事業將受到限制,他決定尋找其他更大塊土地,目光便轉移到 150 哩屋,他用人頭圈購了 720 英畝土地,建立起 Lake Valley (湖谷)農場。那年 9 月,戴維森將原來在威廉氏湖的使命溪農場轉賣給馬蠅河淘金的幸運兒 Thomas Menefee (孟里飛),後者與 Peter Dunlevy (鄧列維)是第一個在卡里布發現黃金的人。

戴維森佔有這塊濕地右面的青草地開闢農場,威廉酋長祇能「無奈地看著」。

築路承包商 Gustavus Wright

        當時,有兩條由礦工走出來的步道通向卡里布黃金山區,有一條是經過克林頓的道格拉斯草徑,另一條來自菲沙河的「黃土高原」,這兩條步道在威廉氏湖會面。因此,大家都認為威廉氏湖是篷車大道的「必經之路」,隨同黃金專員而來的警官 William Pinchbeck (威廉·平貝克)也深信不疑,故急忙找到他從加州來的朋友 William Lyne (林恩)和 Thomas Meldrum (梅魯姆)兩人共同合資,1862 年,平貝克在威廉氏湖邊開設了驛站和商店,後來還發展成為農場,牧場和賽馬場。

        正當威廉氏湖的商人引頸期盼篷車大道早日來臨,但是築路承包商 Gustavus Wright (古斯塔夫·懷特)卻和大家開了一個大玩笑。這位來自佛蒙特州的商人是西門·菲沙的同鄉,自從 1858 年被黃金吸引來到卑詩,便立刻參與道路建設,並且無役不與,他是卡里布大道最主要的築路承包商,對建設卡里布道路貢獻很大。懷特於 1862 年才完成道格拉斯古道(卡里布舊徑)從 Lillooet 通到克林頓的路段,在接著新的篷車大道開發案,他又獲得從克林頓一直拓寬至亞歷山大堡的主要路段合約。

Wright 受益於建築篷車大道,他在奎奈爾建造的住宅,後來賣給 HBC。

        Wright 似乎有向路上定居者收取「工程受益費」的習慣,但是在威廉氏湖,他被孟里飛一口拒絶,而且平貝克的警官背景讓他開不了口,不過,150 哩屋的戴維森卻願意支付。於是,懷特向皇家工程師隊建議要將道路截彎取直,若從 150 哩屋通過 Deep Creek 的小山丘直接去到 Soda (蘇打)溪,路途較「繞過」威廉氏湖可以節省 8 英哩路,穆迪上校視察後同意,這個晴天霹靂的決定,使得威廉氏湖的人全部蒙受巨大損失,雞飛狗走!

據傳言說,懷特悄悄以其手下 Frank Way 的名義購買了威廉氏湖外圍 Deep Creek 的土地,而且 Frank 自已的 164 哩路屋以及投機者 Edward Packe 的圈購都位在那兒(後者的土地在 1865 年成為 Howkes 和 Calbraith 的春田牧場)。下圖四坡屋頂的 150 哩屋法院和監獄建於 1913 年,當時平貝克警官已經去世,它自 1928 年以後不再用作法院,但一直用作郵局,直至廢棄在 97 號公路旁,隨時會被拆除。

當這間150哩屋法院和監獄(1913-28)建成時,Pinchbeck 警官已去世20年了!

        Wright 承包的路段雖然以亞歷山大堡為終點,但是旅客和貨物可以在 Soda (蘇打)溪轉乘蒸氣船到達 Quesnelle (奎奈爾,中間的“s”不發音),在亞歷山大堡路段尚未通行之前,乘坐蒸氣船似乎是旅客唯一的選擇。懷特以最快的速度將道路拓寬至蘇打溪,蒸氣船(企業號)剛好趕在 1863 年春天啟動,你知道嗎,原來這艘船也是由懷特投資的。

        1864 年初,懷特又獲得從奎奈爾通往巴克維爾前 26 英里(即 Cottonwood 路屋)的承建合約,他不僅在道路建設中獲利,而且也在沿途的投資中得到巨額報酬。懷特晩年和俄勒岡州航運富商 John Ainsworth 合作參與庫尼地區礦業開發,於 1898 年在卑詩南部的 Ai​​nsworth 溫泉逝世,享年68歲。

企業號的渦輪從奧米尼卡被運回奎奈爾安置,背景是建於1928年的鐵橋。

戴維森怎麼了?

        戴維森收割了 150 哩屋的繁榮,那裡原本就是礦工們進入卡里布黃金山區的主要入山路線,它經過 Big Lake 和海狸湖到達福士鎮,然後循著一條古老的登山路徑,經由 Keithley 溪和威廉溪到達巴克維爾金窩;篷車大道建成後,旅客乘坐馬車,依循寬闊易行的道路,經過蘇打溪和奎奈爾進入巴克維爾。無論走那一條路,150 哩屋都是進入卡里布黃金窩的主要岔口,驛馬車一定停靠的驛站,也是熱鬧的定居點,商業和運輸中心,警察和電訊公司的區域總部都設在這兒。

        隨著寒冷天氣到來,礦區在雪季内停止作業,白人和華人礦工都會回到 150 哩屋避寒,一直待到春季融雪才會返回礦坑,故此,150 哩屋即使進入冬季,市况依然欣欣向榮。戴維森的湖谷農場生產優質穀物和蔬菜,成為礦區的主要食物供應中心,他的土地很快擴大到二千多英畝,並且還貸款新建了一棟兩層樓高的聯排路屋,那是當時 150 哩屋最有體面的建築。

150哩屋的紅色校舍建於1896年,較克林頓1892年的紅磚校舍稍晩。

        戴維森破產了?可能是戴維森的財力原本有限,積極擴大營業規模讓他不斷擴張信用,稍有不慎便導致週轉失靈。1864 年春天,正當戴維森磨拳擦掌從下游訂購了大批貨物,準備大發利市,豈料貨物在路途上無端消失,債主臨門不肯寬貸,逼使他丢下債務逃回美國,再也沒有回來,成為淘金路上第一位最有遠見,卻是第一個跑路的人。

        戴維森的債權由哈珀兄弟的合夥人 Edward Tormey 接手,但 Tormey 後來在舊金山的一次旅行中意外喪生,牧場由其弟弟接收。1879 年元旦,從 St. James 堡退休的哈德遜灣公司首席 Gavin Hamilton 購買了 150 哩路屋和牧場,由於漢彌頓育有 13 個孩子,造成房間不夠出租,所以他在路屋旁邊增建了一座新的 150 哩飯店。可是新的飯店像是得到某些詛咒,那一年漢彌頓的鋸木廠和牧場先後遭受火災和水災,他的農作物全被大水冲走了,漢彌頓蒙受重大損失,深感倒楣透極!

150哩路屋似乎得到某些詛咒,新主人總是厄運連連(圖為丹頂鶴)。

Pinchbeck 警官傳奇

         雖然篷車沒有進入威廉氏湖,Pinchbeck (平貝克)警官沒有放棄,他一方面負責政府工作,包括警察,律師,治安法官和獄卒等所有職責,另一方面,他的賽馬場和小麥釀造的白麥威士忌酒仍然吸引淘到黃金的幸運兒青睞,他的賽馬曾經有一場令人難忘的比賽,據說賭注超過了 10 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二三百萬美元。平貝克與孟里飛成為支撑威廉氏湖經濟唯二的兩個企業,不過,孟里飛於 1873 年早逝,平貝克將之便宜買下,使他擁有上下兩個牧場,土地範圍涵蓋整個湖谷,成為威廉氏湖唯一的大地主。

        梅魯姆原來是平貝克的股東之一,但他在 1866 年便先行退股,在奇科廷地區叧覓了一塊大草地設立了 Meldrum Creek 牧場,成為第一位在奇科廷地區定居的白人。梅魯姆娶了一名悉士潘婦女,身後將牧場分給他的四個兒子,目前其第五代的 Willie 和 Becky Meldrum 仍然擁有 240 英畝牧地,是一個擁有 150 多年連續歷史的傳奇家族。

Meldrum 溪牧場可以從這條由 Rudy johnson 自掏腰包建造的橋樑進入。

        1884 年,54 歲的平貝克回到英格蘭,並帶回來一個 17 歲的新娘 Alice Kilham,為了討好這位二房太太(大房是威廉酋長的女兒),平貝克借貸了兩萬元,為 Alice 在湖濱建造了一座全新大宅,好讓 Alice 開心過活,這兩位太太總算和平相處,Alice 為他生了三個男孩和一個女兒。

        不過,太平洋鐵路帶來人潮,亦帶來太多新來的牧場競爭者,牛肉價格一年不如一年,平貝克的企業在1888年停止獲利,導致 William Lyne (林恩)要求退股離去。雖然牧場主通常缺乏現金,但平貝克的個性豪邁,便一口答應,林恩拿到錢後跑到 Ashcroft,與其地人合作買下 Oliver Evans 的艾希克羅飯店,直到 1903 年去世。

Pinchbeck 警官在威廉氏湖開設了賽馬場,有時候賭注頗大。

         1893 年,平貝克突然因病溘逝,年僅 63 歲,在平貝克的告别式,地方上所有知名人士都來參加,他的墳墓在威廉氏湖牛仔賽場後面山丘的南側山坡上,被白色的柵欄圍著。不幸的是,平貝克因為承接林恩的股權,以及興建房屋而欠下幫派牧場新主人二萬多元債務,該新主人與平貝克沒有交情,身後家業被強行賤價拍賣,傢俱飼畜無一悻免,他的妻子 Alice 幾乎一無所有,含淚而去。平貝克與林恩之間的一來一往,其結果猶如天堂與地獄,充分反映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再說牧場一時無人接手,便暫時租予從魁北克乘坐火車來的 Joseph Patenaude (帕天萊)家庭使用,Joseph 後來遷至馬蠅發展,開設了自己的牧場和旅館,由其兒子 Bryson 經營,他的孫子 Joe Patenaude 就是後來購買 153 哩屋的人。直至現在,平貝克的第五代孫子與帕天萊的後人仍然活躍在威廉氏湖。

Pinchbeck 的墳墓就在牛仔場背後山丘的左側,被白色的柵欄圍著。

150 哩屋的沒落

        相反地,福星高照的 Robert “Bob” Borland (羅拔·砵蘭, 1839-1923)就幸福得多,他於 1862 年從安省來到卡里布淘金,經過一連串失敗後,1869 年夏天,他和 George Veith (喬治·威斯)在深山裡的喀富麗溪投資了一間小商店,從而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在上文提及,Borland 享受了 “跳舞比爾” 與 Bullion Pit 液壓礦場帶給福士鎮地區的繁榮,1883 年,他又從倒楣的海灣公司退休首席 Gavin Hamilton 手上,以 35,000 元底價接收了 150 哩屋,他們很快就將 150 哩屋恢復到了以前的繁榮,而漢彌頓很高興能夠離開那個被詛咒的地方,他和家人搬到斧頭湖重新建立新家園。

斧頭湖鎮現在是遊湖勝地,有一些商店是由原始房屋改建。

        150 哩屋的繁榮昌盛,可以從學校看出端倪(以加拿大的人口標準)。1880 年 9 月,150 哩屋學區的第一所公立學校開業,從一年級到八年級,有 17 名男孩和 3 名女孩入學。自從這一座學校成立後,從前那裡有一所由羅馬天主教傳教士開設的 St. Joseph Mission 學校就專門教育原住民的孩子,讓白人和原住民分開上學。St. Joseph Mission 學校後來成為原住民寄宿學校。

舊的白人校舍逐漸無法容納日益增加的學生人數,1896 年春天,新建造足以容納 40 名學生新校舍落成,這就是今天站在 97 號公路旁的「紅屋學校」。這座校舍持續使用到 1959 年,直至另一間新的四室學校在山上落成為止。

150哩屋單室學校是1980年重新擺設,從一到八年級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

        1899 年,威斯健康不佳回到喀富麗溪退休,兩人將市况熱鬧的 150 哩屋以 90,000 元的價格賣給一家名為 Cariboo Trading Co. 的英國集團,而砵蘭轉向寂靜己久的威廉氏湖投資,以 17,000 元的「破盤價」購買了平貝克的牧場。在砵蘭的管理下,這個牧場被譽為「該地區最好的飼料生產農場之一」,平貝克送給年輕妻子的湖濱別墅,後來成為砵蘭與比他小 38 歳的愛人 Chryssie Glassey 的愛巢。

        豈料,以北溫哥華為出發點的太平洋大東方鐵路(PGE)計劃將 Borland 的牧場土地作為其維修總部,砵蘭樂得將牧場出售給卑詩省府。1919年,該牧地被完全開發成為新市鎮,省長 John Oliver 將該地正式命名為威廉氏湖,所以現在威廉氏湖的市中心,留下了 Oliver,Borland,Pinchbeck,Patenaude,Barnard,Cameron 等這些熟識的街道名字,不過,可惜平貝克的大宅卻沒有被保留下來!(大東方鐵路於1921年興建到奎奈爾就暫時停工)

1919年鐵路終於扺達威廉氏湖,其火車站成為當地最古老建築。

        又豈料 1916 年初 150 哩屋的一場大火,結束了她的運氣,150 哩飯店和大部分建築被燒成灰燼,祇剩下那座紅屋小校舍至今仍然悻存,以及兩條公路通往 Horsefly 和 Likely 這兩個荒幽的老礦區,現在是探險家前往卡里布黃金山區尋幽探秘的冒險天堂。

        Bob Borland 就是那麼好命,他從倒楣的海灣公司首席低價買進 150 哩路屋,後來被英商高價收購,他將部份收益買了平貝克警官被拍賣的一片牧場,結果後來火車要在那裡設站,荒山野嶺莫名其妙變成市中心,更奇妙的是,威廉氏湖取代 150 哩成為區域中心,150 哩反而變成荒山野嶺。

雖然砵蘭在投資方面無往不利,但是他的感情生活並不幸福,較他年輕太多的 Chryssie 花了他很多錢,最後離開了他離婚告終。砵蘭於 1923 年逝世,剛好繼續看見 Cedar 溪淘金帶動 Likely 的興起,他被下葬在喀富麗溪老家 Willow 牧場。

Borland與Veith自Keithley溪發跡,最後回到Keithley溪接受後人垂念!

        自從太平洋鐵路通車之後,牧場增加使得牧牛飼養過剩,高原上的牧場主人們迎來了第一波寒冬。到了 1916 年,第一部汽車駛入卡里布,後來汽車逐漸普及,加上大東方鐵路建成,旅館集中在較大的城鎮,卡里布道上很多路屋都在 1910 年代後期走入歷史,其中更包括了 BC 快遞的驛馬車。

本文內容參考自:

歡迎分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