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當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宣佈格蘭維爾將成為太平洋鐵路的西海岸終點站,它帶來了人口和經濟增長,在 1887 年至 1892 年這短短五年之間,蓋斯鎮興起第一次大規模的建築熱潮,至少有 500 座房屋建築在這個輝煌時代,僅僅在水街與 Cordova 街這兩條最古老的街道,至今仍有不少於 25 座建築能夠保留到現在,這些房屋都是溫哥華現存最古老和珍貴的的建築,我在前兩篇文章已經為大家介紹了八間,其他的十多間建築之中,卻有超過十間都是由溫哥華當時最著名的建築師 NS Hoffar 設計的,他與很多地主建立了緊密的朋友關係,結交成為哥兒們,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這位早期建築師的作品,籍此瞭解這個城市當年還有哪一些著名人物。
建築師 Nobel Stonestreet Hoffar (諾貝爾·霍法, 1843-1907) 畢業於華盛頓喬治城學院,在舊金山學習建築行業,然後於 1886 年定居在剛剛萌芽的溫哥華,他在這裡找到了機會和大量客戶,設計了不少房屋,其中包括 1892-93 年在勝利廣場現址所興建的法院大樓 (已拆除)。在溫哥華大火災之後那四五年之間,蓋斯鎮大約有 25 座最古老的建築能夠保留到現在,如前所述,其中至少有十座都是他作品,是我們在尋找溫哥華最古老房屋時的重要線索。
我們從水街開始,霍法除了為 Tommy Cyrs 設計過 Granville 旅店 (1889) 之外,當你走近到 Richards 街,水街 346 號和 350 號那兩座維多利亞時代意大利風格的建築都是霍法在 1890 年的作品。因為這兩座同期建築位處於水街與 Cordova 西街的三角形街區中,所以在兩條街道上均設有臨街面,在 Cordova 西街分別是 407 號和 411 號,兩者形成一個相鄰的連續結構。
從水街翻到後面的 Cordova 西街,這面景觀一百年來都沒有改變。左側粉紅色的就是 McConnell 樓 (水街 350 號),是霍法為 Gilbert McConnell (1857-1934) 設計,後者是溫市早期著名的公民,後來擔任了兩屆市議員。McConnell 也是建造甘比街三角形地塊 Panama Block (1913) 的合夥人,他在 Carrall 街 325 號另外有一棟兩層高的 McConnell 樓 (1889),後者據說最初是加拿大第一個出生的華人溫金有的藥物店和茶餐廳的所在地,其於 1909 年被更名為 Louvre (羅浮) 旅店。
左側深灰色 Jones 樓 (水街 346 號) 是房地產經紀商 Henry Jones (c1851-1923) 出資委任霍法設計。Henry Jones 在 Granville 街投資許多物業,並投資了大地主 JW Horne 創立了溫哥華信託及保險公司,是一位成功的業務員。
圖中央用石塊包圍的是建於1899 年的 Burns 大厦,它在 1911 年增建了兩層樓,曾被用作 Queen 旅店。Burns 大厦是由著名建築師 William Blackmore (1842-1904) 設計,他在 1897 年設計了士達孔拿小學的 Junior 大樓而名聲大噪,其另外一座精緻的理察遜羅馬復興風格石塊作品,是位於喜事定夾甘比街的 Flack 商廈。
至於上圖最右側的 Le Magasin (1912) 原被稱為 Homer 巷拱廊,因它終止於 Homer 巷以北的遠景。它於 1980 年代被修復後才更名為 Le Magasin (馬加辛)。
沿著 Cordova 西街往前走近甘比街,Springer-Van Bramer (史賓格-巴拉馬) 大樓聳立在其西北角 (Cordova 西街 301-321 號),這座維多利亞時代意大利風格的建築是 1888 年由霍法為 Benjamin Springer (史賓格) 和 James Van Bramer (巴拉馬) 船長建造。史賓格是北溫 Moodyville 鋸木廠的經理,而巴拉馬船長則是 Burrard Inlet 一名蒸汽渡輪船長,兩人都是溫市早期的主要房地產投資者,據 Building Vancouver 網頁介紹:史賓格在1862 年與他的姐夫 Jonathan Miller 從加州來到卑詩,隨即投入卡里布的淘金熱。1872 年,史賓格略有斬獲回到格蘭維爾,從此加入北溫的 Moodyville 鋸木廠工作,並於 1882 年成為工廠經理,他的歷練與喜事定鋸木廠經理亞歷山大近似。
1888 年,史賓格與巴拉馬合作經營輪船業務,並合資興建了這棟大樓。當它落成後,吸引了零售和商業辦公室進駐,自 1888 年至 1901 年間,共濟會一直佔用了最上一層,故該建築也被稱為共濟會大樓 (Masonic Temple)。除了簷口被拆除之外,它跟一個世紀前的照片那樣美麗。在上圖左後方的高樓是 1973 年興建的 Granville 廣場,其右側則是 1907 年建造的 Edward 飯店。
當 Springer-Van Bramer 大樓竣工後不久,相鄰的 JW Horne 大廈開始施工,這兩座建築填滿了一個楔形地塊。這座三層樓高、熨斗式的 JW Horne 大廈也是由霍法設計,採維多利亞時代意大利風格建造,窗框上都有一個拱形窗簷,於 1889 年建成。在 JW Horne 大樓的鼻端頂座原本有一個塔樓,現已不在,祇留下三樓的朱麗葉陽台和地面廊柱上精心製作的簷口細節。
據 Building Vancouver 網頁介紹:James Welton Horne (詹姆斯·霍恩, 1853-1923)是一位胆量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他在市中心擁有的土地比其他任何人都多。霍恩出生於多倫多,母親是英國人,他的父親從德國來到加拿大,在多倫多建立了一家毛紡廠,可是他的父親在他 9 歲時去世,年輕的霍恩被逼半工半讀養活他的母親和四個年幼的弟妹,但他懂得累積自己的收入用於投資。
1881 年,鐵路很明顯將向西擴展,霍恩在曼尼托巴大草原的一個鐵路樞紐處,向太平洋鐵路公司購買了土地,他在草原上搭起帳篷,開闢了街道及將土地分成了很多地塊出售,從而建立了 Brandon 市。
1885 年,霍恩挾著從大草原賺取的資金,迅速跟隨鐵路來到溫哥華,他首先買進煤港的土地,又從鐵路公司的拍賣場上增購了大量土地,隨著溫哥華地價大幅颷漲,霍恩很快便成為房地產大亨,財富來得比幸苦淘金容易太多。他與建造 Jones Block 的 Henry Jones 共同創立了溫哥華信託及保險公司,並於 1888-90 年擔任市議員,又於 1890 年至 1894 年當選了溫哥華第一位省議員,可謂名利雙收。他在幫助推動市內的電力照明公司、有軌電車和城際電車發揮重要力量。
1890 年,霍恩委託霍法在甘比街 (今 315-325 號) 為他設計了第二棟 Horne 大樓。第二棟 Horne 大樓反映了城市從水街轉向甘比街的商業發展路線。1912年,當 17 層樓高的溫哥華世界日報總部大樓 (1937-65年成為太陽塔) 落成,第二棟 Horne 大樓成為出版商和印刷廠的集中地,直至太陽報在 1965 年從太陽塔遷出為止。之後,該大樓曾一度改裝成為 Danny 旅店,現在裝飾性拱簷下面的旅店字樣,相信是在 1970 年代才加上去的。到了今天,Horne 大樓已改變成為擁有 18 個單人房間的「可負擔房屋」,而樓下的零售空間仍然繼續使用。
除此之外,霍恩還在菲沙河谷 Mission 開發了一個新市鎮,他亦委請霍法為他在那裡設計了一新家旅店,該旅店現已拆除,Mission 至今仍然留下了 James,Welton 和 Horne 街,記錄著這段歷史。
在 Springer-Van Bramer 大樓的隔壁街,從前是一條印刷街,無論在 Horne Block (1890),Panama Block (1913) 和 Arlington Hotel (1887) 都有出版商進駐。Arlington 大樓 (Cordova 西街 302-306 號) 也是一座由霍法設計的維多利亞時代晚期意大利商業建築,它位處 Cordova 西街與甘比街這個繁華商業核心的拐角處,是 James Whetham 醫生於 1887 年委託霍法設計建造,為附近周圍第一座磚石建築,也是建築師霍法在溫市的第一個傑作。
這座三層磚結構的 Arlington 大樓擁有 14 英呎高的天花板,在後巷留出庭院空間,其造型優美,立刻成為霍法的活廣告。它最初是作為專業辦公室和門面商店用途,從 1913 年到 1950 年代成為 Arlington 旅店,下層曾作為出版商的書店和印刷部門。到了 1970 年代,蓋斯鎮被列入文化古蹟,商戶發起了一場粉刷運動,將 Arlington 樓及其後側的 Horne 大樓 (Danny 旅館) 都粉刷得煥然一新,試圖為復興該區經濟。
由於霍法在 1888 年又為大地主 Whetham 醫生在斜對面 (Cordova 西街 175 號) 建造多一棟 Whetham 大樓,同一時期又建成了 Springer-Van Bramer 大樓 (1888) 和兩棟 Horne 大樓 (1889/90),加上最初的 Arlington 大樓 (1887),使得這個街口總共有五座店屋都是霍法的作品,這個路口稱得上是「NS Hoffar 街口」。Whetham 大樓一直是卑詩有軌電車公司的總部,可惜在有軌電車公司在 1958 年倒閉之後,該址被一座幾乎沒有窗戶所謂「摩登藝術」的 電信大樓 (1969) 取代。
在上圖夾在 Arlington 樓與 Danny 旅館側面的三角形建築是建於 1913 年的巴拿馬樓,其名字是預祝巴拿馬運河於次年正式開通。這個形狀奇特的地塊非常重要,在大火災之後,Lefevre 醫生的診所和 Walter Graveley 的房地產辦公室就設在這個三角形地塊的房屋上,這兩位都是在太平洋鐵路出售土地時,排在隊伍最前面的人。至於左後側最高的是建於 1908-1910 年的 Dominion 辦公大樓,是溫哥華第一座超過十層高的「摩天大樓」,當時被宣傳為「每個市民的驕傲」!
沿著 Cordova 西街走回到 Carrall 街,Dunn-Miller 街區 (Cordova 西街 8-36 號) 是霍法為兩位主要業主:五金商人兼市議員 Thomas Dunn (1852-1915) 以及溫市第一位警察兼郵政局長 Jonathan Miller (1834-1914) 設計。該建築擁有一片 180 英呎的立面,屋頂有兩個山牆,採用石材和古典細節裝飾,其外觀看似是由兩座獨立卻又相連的建築物組成,皆於 1889 年建成,當時被譽為溫哥華「最大和最自命不凡的建築」。不久之後,該座建築被北溫的大地主 Arthur Heywood-Lonsdale 買下,後者在牆上 (左側磚框內) 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Dunn-Miller 街區結下不解之緣。自從 1893 年,第一批猶太會眾便在該建築內聚會,直到 1912 年,他們在 Heatley Ave 街夾片打東街成立了溫哥華第一座猶太教堂為止。1930 年代,有一位猶太裔商人 Sam Cohen 購買了這一座建築,作為他的 Army and Navy (海陸軍) 百貨公司賣場。
Sam Cohen (1897-1966) 於 1919 年在喜事定街租來的店面開設了他的第一家公司,當時他 22 歲,主要以實惠的價格銷售軍隊剩餘的商品,例如服裝和軍靴等。在兩戰期間,Sam 在草原省份先後增設了四家分店,是加拿大第一家廉價百貨連鎖店。到了 1960 年,海陸軍再將隔壁建於 1891 年的 Callister 大樓買下擴充營業。長久以來,Army and Navy 一直是市東區最知名的百貨商店。可是敵不過時代變遷,2020 年,在新冠病毒肆虐底下,Sam 的孫女宣布永久關閉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家族企業,目前這座商厦的前途未卜。
此外,在 Callister 大樓西側的 Hayes & McIntosh 大樓 (1889) 也很富歷史,它原來是 Hayes 和 McIntosh 的肉食店,1902 年改由亞省的牛肉大王 Patrick Burns 接手經營。1907 年,Burns 肉食包裝公司在溫哥華的業務由 Patrick 的弟弟 Dominic 主持,他們的地區總部設在 Hastings 西街 18 號 (1910)。Dominic 一直住在格蘭維爾大街上那座愛德華時代商業建築風格的 Vancouver Block (1912) 頂層,傲視整個市區,直到 1933 年去世。
回到楓樹廣場,為了迎接科朗廸克淘金熱帶來的極度繁榮,Thomas Dunn 委託霍法為他興建了 Dunn (鄧恩) 大樓,將他的五金商店和倉庫從 Dunn-Miller 街區擴充到更靠近碼頭的地方。這座三層加閣樓的羅馬複興式倉庫坐落在大火之後臨時市政廳的舊址上 (當時祇是一個帳篷),它於 1900 年落成,而且一直被聯合輪船公司部分租昨為其辦公室,其碼頭就位於屋後。
Thomas Dunn (鄧恩, 1852-1915) 是蘇格蘭人,一直從事五金硬件售賣行業,他於 1886 年 2 月抵達溫哥華,並在火災中損失嚴重。大火災後,鄧恩最初在 Ferguson 樓恢復他的五金和船舶雜貨業務,然後輾轉與警官 Jonathan Miller 合作興建了 Dunn-Miller 街區。鄧恩是第一屆溫哥華市的市議員,城市的急促發展讓他名成利就,但是在淘金熱之後,1907年,他將鄧恩大樓轉售給工程和工廠設備經銷商 Boyd, Burns 公司,並決定搬到魯珀特王子港,因為太平洋大幹線鐵路 (Grand Trunk Pacific Railway) 會在那裡設立終點,鄧恩夢想魯珀特王子港會複製像似溫哥華的繁榮,結果並非如此!
Boyd, Burns 公司是 John Boyd 和 Fred Burns 合夥的工程公司,他們也在育空道森市投資了一間管線工程公司。在 1907-08 年,他們委託 Parr 和 Fee 在鄧恩大樓東側斜角上增建了附樓。它的樓下現在是一間知名餐廳。
NS Hoffar 和 JW Horne 的合作還擴及南格蘭維爾街區。1888 年,滿三歳的溫哥華市政府開始興建格蘭維爾大橋,用於通往 Fairview (好景社區) 的新郊區,霍法又為大地主 JW Horne (霍恩) 先後在 Granville 橋頭設計了 Keith Block (1888, Granville 街 1294 號) 及 Colonial 旅店 (1889, Granville 街 1300 號),當時 Granville 橋頭正在起歩階段,與市中心區相當隔離。
Colonial 旅店採用溫市少見的第二帝國建築風格設計,它花了 9,000 元建造,是一座漂亮的三層樓木結構建築,主要提供給建橋工程師,耶魯鎮鐵路場和附近木材廠的工頭們臨時居住。1907 年,Colonial 旅店以高價易手,並被更名為 Yale 旅店,新主人在兩年後委託 WT Whiteway 設計,又在旅店側面增建了一個附建。與此同時,其南側另外有一座五層樓高的 Cecil 飯店亦在此時建成,顯示此時此地交通日趨繁忙。
在 1980 年代,曾經有一段時間,耶魯酒吧以藍調和爵士音樂聞名,其門前的薩克斯風霓虹燈招牌一直是格蘭維爾大道南端的標誌。但是面對都市更新發展趨勢,老舊建築不乎社會需求,因而日益敗壊。2006 年,有一位從台灣來的留學生林蔚榮 (Will Lin) 利用其當醫生的父親金援所成立的瑞升建設 (Rize Alliance Properties),將 Yale 旅店和破舊的 Cecil 飯店一起買下,Will Lin 的夢想是用 25 層高的「The Rolston」住宅大樓取代老舊的 Cecil 酒店,他與城市達成遺產協議,花費了近千萬元重新修繕 Yale 旅店,贈予市府用作「可負擔房屋」與文化教室,為振興社區盡到一己之力。該項開發工程已於 2011 年完成,那個標誌性的藍色薩克斯風霓虹燈招牌至今仍然燃亮。
位於 Powell 街 100 號的奧本海默倉庫在溫哥華大火災時正在興建,於 1887 年落成,是火災後第一座落成的磚砌建築。其原本祇有兩層,在奧本海默於 1888 年至 1891 年擔任市長期間,此倉庫曾被用作市政廳。當奧本海默卸任後,他委請霍法為此倉庫擴建了後棟。1902 年,該倉庫被出售給英國玻璃製造商 Pilkington 兄弟公司,後者於 1916 年又增加了第三層而成現貎。
除此之外,蓋斯鎮在大火災之後那三四年間 (1891 年之前) 興建,至今仍然保留的建築,茲記錄如下:
Water 街 117 號的 Lovell Block (1889)
Water 街 352-364 號的 Holland Block (1891)
Cordova 西街 30-34 號的 Callister Block (1891)
Abbott 街 234 號的 Rees & Higgins Block (1889)
Abbott 街 228 號的 Hickey Block (1889)
Abbott 街 306 號的 Dougall House (1890)
本文資料來源:Heritage Site Finder,Historic Places,Changing Vancouver,Building Vancouver,Places That Matter 及 Gastown.org 網頁
[…] 在 Commercial 飯店對面原來是建築師 Nobel Hoffar 設計的 Horne Block (1890) 和 Arlington Hotel (1887),那是溫市誕生後的第一代建築。有關 Nobel Hoffar 在 1887-90 年為溫哥華建造的維多利亞時代義大利風格建築群,可参閱前文《建築師 Nobel Hoffar 的哥兒們》。 […]
[…] 倉庫 (1887)、NS Hoffar 設計的 Arlington 樓 (1887) 及其作品群,可參閱前文《建築師 Nobel Hoffar 的哥兒們》。其他較早期的建築還有:水街 44-46 號的 Robinson 樓 (1889)、水街 117 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