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街道從 Hamilton 開始

話說 1867 年,美國購買了阿拉斯加,兩年之後,橫越北美大陸的橫貫鐵路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完成,形成包圍卑詩殖民地的情勢。基於命運的呼聲,也是一種信念,卑詩是大英帝國聯繫亞洲各地的運輸樞紐,加拿大需要卑詩來完成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的統一,並阻止美國併呑整個北美。

與此同時,卑詩殖民地正在猶豫是否加入美國,仰或接受加拿大聯邦懇切的呼喚。1870 年 5 月,卑詩殖民地派出 Robert Carroll、Joseph Trutch 和 John Helmcken 三位代表前往渥太華談判加入新成立的加拿大聯邦。雙方幾乎無需談判,他們很快就達成協議,聯邦政府願意全數吸收卑詩殖民地的巨額債務,允許卑詩擁有三名參議員和六名國會議員,最重要的是,聯邦政府承諾將在十年內建造一條從東岸通到卑詩的鐵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因此,卑詩殖民地自 1871 年 7 月正式加入加拿大聯邦成為加國第六個省份。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8A7504-scaled-e1622520982164.jpg
城堡風格的CPR車站於1899 年建成,15年後被現在的車站取代。

十年過去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CPR) 終於動工興建,西岸終點站最初選定在 Burrard Inlet 最裡面處,並取名為「穆迪港」。這並不違反當初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的協定,可是穆迪港並不是一個深水地,不利於遠洋航運運輸。1884年,卑詩省府為了換取太平洋鐵路公司同意,將西岸總站自內海的穆迪港延伸到更靠近海洋的深水區域,不惜大手一揮,便將火車總站前 485 英畝的城鎮預留地,以及福溪南郊半山森林共計 6,280 英畝的土地無償授予鐵路公司作為回報。太平洋鐵路暗自大喜,雙方於翌年完成合約的法定程序。

當太平洋鐵路的副總裁 William Van Horne (1843~1915)「欣然」同意將總站遷至 Granville 之後,鑑於 Granville 或前述的 Gastown 都令人覺得太陌生,此時該地士紳們為了迎接鐵路來臨,正組織起來成立為市鎮,太平洋鐵路公司強烈建議他們採用「溫哥華」作為新市鎮的名字。一切過程順利,最終這個太平洋終點站就被命名為「溫哥華」,溫哥華自此正成為一個城市,市界範圍從市中心區擴及現在的16街 (並將 Granville 的名字保留在 South Granville 區)。William Van Horne 亦於 1888 年接替士達孔拿勳爵喬治·史蒂芬成為太平洋鐵路董事會的主席。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8A8904-1024x683.jpg
就是在這個街口,Lauchlan Hamilton 定位了溫哥華市中心的主要街道。

溫哥華的街區是從 Hamilton 街開始

1884 年,Lauchlan Hamilton (漢彌頓, 1852-1941) 被派遣前來選擇鐵路總站的地點,並勘定鐵路公司所獲得的土地利益。漢彌頓出生於安大略省,19 歲時便成為英國北美邊界委員會的成員,該委員會主要工作是確定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邊界。1880 年,漢彌頓加入太平洋鐵路公司成為首席土地測量師。

那一年,當漢彌頓抵達時稱 Granville 鎮的時候,當地祇是一個 300 人的伐木營地,僅有水街 (Water St.) 和亞歷山大那兩條街多一點的大小,在現在的水街區域,總共祇有三家旅館:Sunnyside 旅館、Granville 旅館與「口水傑克」經營的 Deighton 旅館,和亞歷山大街有十幾間較小的建築物,其中包括商店、肉品店、宿舍、牛棚、房地產辦公室,以及一間由華人鍾華經營的洗衣店。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8A8841-scaled-e1623008178585.jpg
Crosstown 位於 Pender 街外圍,就是圖内那個市中心斜角區域。

漢彌頓花了兩年時間清理森林和樹木,他依照地形最終決定了溫哥華市的位置,並佈置了後來成為溫哥華市中心半島的街道。1886 年 2 月的某一天,漢彌頓站在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 Hamilton 街和 Hastings 街交界,並以此為中心 (前圖的位置),將半島上的街道切成東西兩邊。漢彌頓為太平洋鐵路公司主張的權利最東面以 Carrall 街為界(從卡拉爾街到 Heatley 街之間是喜士定鋸木廠的廠房範圍),最西端到 Burrard 街為止 (亦即是「三個菜鳥」的煤港土地邊界),他將鐵路總站與新成立的市中心商業區擬定在 Hamilton 街的西面。

在這條 Hamilton 街東面是原來 Gastown 的所在地,以及其外圍一個俗稱為「Crosstown」的斜角街道區域。後者原來是中心半島連接 Burrard 半島的一塊低地,漢彌頓以太平洋鐵路公司同事的名字,在 Crosstown 安排了 Cambie,Beatty 和 Abbott 三條擴散狀的街道,當越過 Carrall 街之後,街道將從市中心的斜角陣列轉為東西方向排列。後來,Crosstown 這個微妙轉彎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地理區間,它也成為溫哥華市東西兩區社會經濟和地區文化的分隔線。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814046-1024x683.jpg
水街(Water St.)是溫市中心少數仍然保留其最初期名字的街道。

漢彌頓又將「三個菜鳥」(Greenhorns) 的利物浦莊園以西那 1,000 英畝土地留作聯邦政府保留地 (現在的史丹利公園),最終將鐵路終點站設置在 Gastown 西側,那裡當時無人居住,車站前的街道以一個斜角陣列中縱橫排列,正是漢彌頓心裡未來商業中心的理想位置。當城市布局就緒之後,漢彌頓首先為橫陳在溫哥華火車站門前兩條街道取名為 Cordova 和 Hastings,第三條從唐人街延伸到煤港的街道,他選擇了 Pender,接下來是 Dunsmuir 和 Georgia。

Cordova 是溫哥華島上 Esquimalt 港(維多利亞)的舊名,乃 1790 年由西班牙海軍中尉 Manuel Quimper 以當時墨西哥總督 (Don Antonio Bucareli Cordova) 的名字命名。Hastings 取名自 George Fowler Hastings (1814-1876) 中將,他率領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隊曾在 1866 年至 1869 年駐守在維多利亞 Esquimalt 港口,他亦參與過鴉片戰爭和克里米亞戰爭,為大英帝國掲開「日不落國」新頁。而且當時東區已有一個以 Hastings 為名的濱海村莊 (今:日落社區),所以這條 Hastings 道路正好通往這個沙灘。

Daniel Pender 是 1860 年英國皇家海軍調查船 HMS Plumper 號的船長,在喬治亞海峽有 Pender 島和 Pender 港以其名字為名。至於 Robert Dunsmuir (1825–1889) 是溫哥華島煤炭大亨,當時他正在島上建設 Esquimalt & Nanaimo 鐵路,也熱情接待過漢彌頓一家人。Georgia 則是為了紀念英皇喬治三世 (1738-1820),喬治三世雖然失去了美國殖民地,但是他派遣溫哥華船長前來探險,溫哥華船長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喬治亞海峽,漢彌頓將這條主要街道的名字留紿喬治三世,當然禮數周全。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8A9353-b-1024x682.jpg
W. Smithe 是卑詩第七任省長,他曾要求華人每年必需支付居留費。

1886 年 3 月 6 日,溫哥華土地第一次開始出售,由 AG Ferguson 以 700 元買下了水街夾 Carrall 街東南角的地塊 (Ferguson Block),當時漢彌頓的土地專員辦公室就在那裡。太平洋鐵路公司作為溫哥華的主要土地所有者和房屋開發商。她賦予漢彌頓絶對大的權責,漢彌頓撓了撓頭,試圖想出更多名字,為他佈置的街道網絡命名,這些名字大多數是當時卑詩權貴,在喬治亞街以南,分別是:

  • John Robson (1824-1892) 於1861 年開設了卑詩第一家報紙,時任卑詩省省府秘書,自 1889 年到 1892 年擔任卑詩第九任省長。
  • William Smithe (1842-1887) 是當時卑詩的第七任省長 (1883~ 1887在任),也是一位強烈的「種族主義者」,他不希望鐵路華工留在卑詩,曾要求華人每年支付 10 元居留費,並禁止華人獲得任何王室土地和專業證照,間接促成聯邦政府立法向東方移民徵收人頭稅(當時九成華人集中在卑詩,東岸華人很少)。他在任內逝世。
  • Hugh Nelson (1830-1893) 是卑詩第四任省督,卑詩内陸城鎮 Nelson 也取自其名。
  • John Helmcken (1824-1920) 醫生是道格拉斯的女婿,也是卑詩加入加拿大聯邦三位談判之一。
  • Alexander Davie (1847-1889) 繼 William Smithe 之後擔任卑詩第八任省長,他毫不隱瞞其自豪傾向,也在任內逝世。
  • Montague Tyrwhitt-Drake (1830-1908),時任卑詩省最高法院法官。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8A9367-b-1024x684.jpg
Granville 街通往 South Granville,1920年代取代 Gastown 成為購物中心。

溫哥華市中心南北向的街道名稱來源

  • Robert Carrall (1837~1879),曾在 1867 年到巴克維爾行醫及投資卡里布採礦業務,是卑詩省加入加拿大聯邦的三名代表之一,後被任命為參議院議員。
  • Harry Abbott (1829-1915),太平洋鐵路的太平洋區首任總監。
  • Henry Beatty (1834-1914),太平洋鐵路的湖泊運輸部經理。
  • Henry Cambie (1836-1928),太平洋鐵路工程師,後來定居溫哥華。
  • Lauchlan Hamilton (1852-1941),漢彌頓自己。
  • Joshua Homer (1827–1886),是新西敏的鋸木商和議員。
  • Albert Richards (1821-1897),大律師,自 1875-1881 年擔任卑詩省第二任省督。
  • Frederick Seymour (1820-1869),卑詩殖民地第二任總督,卒於任內。
  • Granville Leveson-Gower (1815-1891) 第二伯爵,英國殖民地大臣。
  • Samuel Howe (1864-1939) 是一位富裕商人,在 Point Grey 選區當選省議員。
  • Phipps Hornby (1785-1867),自 1847-1851 年防衛 Esquimalt 港的海軍少將。
  • Harry Burrard-Neale (1765-1840) 海軍上將,是溫哥華船長的好朋友。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8A4580-b-1024x682.jpg
Mole Hill 歷史街區保留四座建於1889年的古居,Pendrell 街1137號是其中之一。

在西端社區,Mole Hill 歷史遺產區難能可貴地保留了 30 棟 1888 年至 1900 年代溫市最早期歷史房屋,它的名稱源於最早在 Burrard 半島南岸開墾農場的 Henry Mole。漢彌頓當年也在西端社區留下幾條街道的名字,那是他在地圖上發現的地理位置,例如:

  • Thurlow 街:以 Thurlow 群島命名,溫哥華船長於 1792 年以 Edward Thurlow 男爵的名字命名這些島嶼。Thurlow 男爵長期擔任英國大法官,非常維護喬治三世皇權。
  • Bute 街:以 Bute Inlet 命名,由溫哥華船長以紀念英國第三代 Bute 伯爵 John Stewart 的名字命名,後者曾任英國首相,剛於 1792 年去世。
  • Jervis 街:以 Jervis Inlet 命名,英國海軍少將 John Jervis (1735-1823) 於 1797 年在西班牙聖文森角重創西班牙艦隊,後來被封為 St Vincent 伯爵。
  • Broughton 街:1792 年,Chatham 號船長 William Broughton 被溫哥華船長派往繪製夏洛特女王海峽任務。為了紀念他,溫哥華將該地命名為布勞頓群島。
  • Cardero街:以 Cardero 航道命名。Josef Cardero 是1792年西班牙 Galiano 探險隊的繪圖師,也是一位畫家。
  • Denman 街:源於 Denman 島。英國海軍少將 Joseph Denman (1810-1874) 曾在 1864-66 年駐守太平洋站,他有一次在 Tofino 附近血腥鎮壓一個反抗部族,造成 15 名原住民身亡。不過,他在1840 年廢除了 Gallinas 境內的奴隸貿易,解放了 841 名黑奴。
  • Pendrell 街:以 Pendrell Sound 命名。商人 Alfred Pendrell Waddington (1796-1872) 曾試圖建立一條從 Bute Inlet 到 Chilcotin 的鐵路,最終受到原住民反抗而失敗。
  • Comox 街:源於聚居在溫哥華島中部 Comox 半島,海岸 Salish 族的 K’omoks 部落, 其意思是「富饒之地」。

1886 年 7 月 4 日,第一輛橫貫大陸的火車抵達穆迪港,1887 年 5 月 23 日維多利亞女皇生日的那一天,太平洋鐵路列車風光地駛達溫哥華總站,並立即成為跨太平洋航運之間的樞紐。一年後,36 歲的漢彌頓被轉調到溫尼伯,繼續擔任 CPR 首席測量師。雖然溫哥華整個市中心佈局都是由漢彌頓設計的,他知道哪裡土地漲得最快,卻從來沒有炒過半吋地皮,他於多倫多去世。到了 1890 年,這個剛剛萌芽的溫哥華市中心半島,已經從六年前的三百人,搖身變成一座一萬人的繁榮城市,它有三層樓的磚屋,自來水與下水道,電燈或煤氣燈照明,以及本地電話系統,並擁有有軌電車。

本文資料主要參考 Elizabeth Walker 著作《溫哥華的街道名稱》( Street Names of Vancouver)。它可通過溫哥華公共圖書館網上獲取。

歡迎分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