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owna 從曠野到奧根第一大城
平原戰事結束後,卑詩發現黃金,滿懷發財大夢的美國淘金客如水銀瀉地一般湧往卑詩殖民地的每個山谷,也許有些時候失序,卻為卑詩帶來急切需要的人口。淘金客並不完全遵循卑詩政府的呼籲,走水路先到省府維多利亞繳交許可稅後,再從希望堡入山,相反地,他們很多從內陸走過剛剛戰亂平息後的哥倫比亞平原,然後沿着奧根山谷逆流而上,穿過科維爾人的土地,經過奧索尤斯,基隆那,弗農,直達甘露堡,然後再北上到達卡里布礦區,那也是海灣公司的傳統毛皮貿易路線,稱為:奧根小徑 (Okanagan Trail)。
奧根山谷(在美國境內稱為 Okanogan 山谷)是 Syilx (肖爾西)族的傳統領土,Syilx 共分八個支族,其範圍包括 Okanagan (今Vernon),Kelowna,Penticton,Osoyoos,Similkameen 河谷和 Nicola 山谷(近梅利鎮) ,還跨越邊界到達華盛頓州的科維爾(Colville)。1981年,在加拿大境內的 Syilx 族人組成奧根國家聯盟(Okanagan Nation Alliance),統一與加拿大政府對話。
Pandosy 神父傳道場 (1859)
在1859年奧根小徑的淘金路上,有一位神父也在隊伍之中,但他沒有走到菲沙河,在奧根湖畔就停了下來,他在湖畔陸陸續續設立一間教堂,一所學校和一些果園,最多養過550頭牛和35匹馬,這個宣道場不為毛皮商人或淘金客而設,而是為了服務 Syilx (或 Okanogan)族人,他就是潘多西(Pandosy)神父,是基隆那地區第一個歐洲定居者。
潘多西神父(Charles Pandosy, 1824-1891)是法國無玷聖母奉獻會的傳教士,23歲懷著滿腔熱情離開馬賽家鄉,乘坐篷車抵達俄勒岡。1848年,他首先在 Nez Perce 堡對原住民傳教,後來受奧懷酋長之邀轉到亞基馬部落佈道,與亞基馬首領魁金的表兄卡堅(Kamiakin)成為很好的朋友。在亞基馬抗戰期間,潘多西神父屢次勸告卡堅必須停止戰鬥,可是部族蒙難甚能袖手,卡堅抵擋住俄勒岡民兵進襲,後來前往科維爾參加了「六部聯盟」與美軍戰鬥,「幸好」在四湖之戰受傷,逃到加拿大庫尼山區避難才撿回一命。
在這短短的10年裡,潘多西神父剛好經歷英國人被趕離開,到印地安民族遭逢巨變。1858年,平原戰爭槍聲再響,平原民族流離失所,潘多西神父極端痛楚地離開俄勒岡,先到維多利亞教區,翌年就選擇遷到卑詩內陸對原住民繼續奉獻。但當潘多西神父到達內陸,看到原住民盡是飢寒交逼,病困無助,原來在1850~1860年代阿美利堅征服大西部的過程中,將他們賴以維生的野牛殺戳淨盡,也將他們傳統的漁場和獵場霸為己有,第一民族種族垂危。潘多西神父在卑詩非常和平的傳道山谷教導原住民耕種,畜牧和認字,一待就是32年,期間偶爾會深入北陸協助其他教區傳教,晚年大部分時間留在 Penticton (彭蒂克頓)講道,但是他都用法語教學。
潘多西神父於1859年10月到達傳道山谷,自從1860年11月在岩溪向助理黃金專員 William Cox 註冊了第一筆160英畝土地開始,透過教友奉獻,傳道場曾經擁有2,500英畝廣闊牧地和最多時550頭牛,但是隨著宣道團於1902年將總部搬到甘露市,這座 Mission Valley (傳道山谷)的傳道場退役,土地後來交由 KLO 公司細分出售成為果園。
到了1950年代,城市化的結果使得一些較後期建造的新教堂,房屋及學校都被拆除,經過當地士紳出錢出力,努力奔走,終於買回傳道場2英畝土地,當初的原始教堂(1860),兄弟之家(1865)和冷藏屋(1865)得以保留在現址,大穀倉(1886)亦從遠處移入場内,並成立奧根歷史學會(簡稱OHS),為保存傳道場繼續奉獻。之後,有四座亦具相當歷史的古老建築物也在別處搬到傳道場,例如海灣公司前僱員 John McDougall 於1865年為他的妻子和五個孩子建造的方形原木房子,Joseph Christien 家族建於1890年的雙層房屋,以及1900年的鐵匠鋪和守護屋,它們與潘神父的青銅塑像永遠相伴,成為潘多西歷史遺址重要的一部分。下圖為小木屋教堂,是傳道場的第一座建築,也是卑詩内陸第一座羅馬天主教堂;其後棟是冷藏屋(Root House),它由兩根原木牆構成,中間有四英寸的間隔絕緣保暖,用來儲存食物。
Mission 山谷的先驅家庭
Kelowna (基隆那)名字源於土語 “灰熊” 的諧音,其故事來自1862年的一個法裔定居者:August Gillard (奧古斯·吉拉德),正當他從帳篷爬出來,一群經過的原住民以為看到棕熊,便向他大喊 「 Kim-ach-touch」。隨著時間流逝,它變成了基隆那。
自從潘多西神父帶著 Surel 和 Laurence 弟兄等人在傳道山谷定居後,就像一個下錨點,天主教神父的榮光吸引了一些人到此停靠,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農業社區。第一個陪伴神父的是 John McDougall (約翰·麥道格, 1827-1903),他出生在今天溫尼伯附近的加里堡,在16歲時進入哈德遜灣公司(HBC)工作,並於1854年離開公司成為自由商人。1860年,當麥道格看見潘多西神父在山谷中定居,他便在傳道場西側也圏購了320英畝土地,草建了一間原始木屋並開始經營一家商店。麥杜格從奧索尤斯的海灣公司購買日用品賣給後來的人,由於他從毛皮獵人時代習得精湛的伐木技巧,傳道山谷内許多原木建築都是由他和他的兒子們建造。
McDougall 的商店和牧場蓬勃發展,他在1865年又蓋了一間較大的房子,麥杜格當時已有七個孩子,都是男孩(其中兩個早逝),隨後再增添三個男丁。1886年,他為家人建造了第三棟房子,這是一棟更大的方形原木住宅,據說他那時擁有180頭牛,30匹馬和20頭豬。1889年麥克的原住民妻子 Amelie 去世後,他賣掉商店和牧場,搬到對岸的西基隆那隱居。
幸運地,麥道格建造的三間房屋均獲得保存。其第一間房屋兼商店被拆解,移入基隆那博物館内重新組裝。1967年,麥道格牧場後來的主人 Paddy Cameron 將第二間小木屋捐給潘多西傳道場保存(包括另一間建於1900年的守護屋);第三間房屋則移留在 Guisachan 文化遺產公園,讓我們得以比較這個先鋒家庭日益富裕的生活發展過程。
1861年春天,潘多西神父前往維多利亞領取郵件和補給品,遇到了在那裡過冬的淘金客 Joseph 和 Louis Christien 兄弟,克里斯兄弟聽從神父的告戒,決定放棄採礦,轉而嘗試種田,因此,他跟隨潘多西神父一起返回基隆那,在傳道場旁邊現在被稱為 Benvoulin 地區圏購土地開設農場。不過,弟弟 Louis Christien 並未忘情採礦,他搬往北面的 White Valley (現在的 Lumby)居住,最終在1863年發現了櫻桃溪黃金。(Benvoulin 是當地著名開發商 George MacKay 以其蘇格蘭家鄕的名字命名)
Joseph Christien (1830-1916)在 Benvoulin 耕種,直到1890年,他賣出土地,搬往更北面的 Ellison 地區(今機場附近),在那裡,他委請 David McDougall (他是老麥道格的第三個兒子)為他建造了一幢新房子。老約瑟熱心教育,他自1874年便為基隆那爭取到第一所公立學校,服務整個奧肯那根山谷,後來 Ellison 校區正在興建新校舍時,老約瑟還撥出這座建築暫時充當教室和教師住處。1970年,這座建築從老約瑟的牧場搬到了傳道場歷史村永久保存。
Lequime 家族
另一位受到潘多西神父感召的是 Eli Lequime 家庭。來自法國的 Eli Lequime (伊利·勒基姆, 1811-1898)於1825年14歲時就開始環遊世界,1852年,他因淘金熱而抵達舊金山,後來又來到岩溪淘金,正當他們一家人準備趕去卡里布發財,在小徑上遇見了潘多西神父,同聲同氣的勒基姆被說服留在奧肯那根參加傳道團,於是在1861年定居在傳道山谷。
老勒基姆在現在的 Benvoulin 路(近KLO路)先後開辦了一家商店,郵局,鐵匠鋪,鋸木廠以及第一家飯店和酒吧,後來牧地一直擴展到黑山(今33號公路上),建立了一個7,000英畝的大牧場。到了1870年代後期,勒基姆牧場擁有1,300多頭牛,是奧根山谷富裕的牧場主。老勒基姆原本有兩個孩子,在傳道場又增加兩個,他在那裡生活了27年。70歲的時候,老勒基姆決定離開山谷搬到舊金山養老,將産業交給其最大和最小的兩個兒子一直運營到1906年,最終勒基姆的老商店在1912年被大火燒毀。
由於時代發展,老勒基姆的建物皆已消失,下圖為基隆那開拓者 Frederick Brent 建於1871年的故居(左)和他的 Grist 磨麵粉廠(右),那是 Brent 用人力砍伐原木建成的住宅,以及他從舊金山購買的研磨設備,那亦是卑詩省現存最古老的專用磨坊建築(在 Mill Creek Linear Park)。Brent 的農場最後擴大到2,000英畝,1900年,Brent 農場被牧場主 John Dilworth 收購,1908年,Dilworth 又將農場分割出售給 William Fleming,圖中間的牛奶棚是後來由 Fleming 在1912年加建。不幸的是,這些1870年代倖存下來的稀有建築,在2018年和2020年連續遭人縱火,Brent 故居(或 Fleming 之家)已失原形,毌復其美麗外觀!
傳道山谷早年定居的速度很慢,主要原因是位在奧根湖的東岸,並不在奧根小徑古老的路徑上,缺乏聯外道路運送産物。1875年,卑詩政府才修建了一條長約65公里,從奧根湖北端奧基夫牧場出發,經過傳教士山谷(弗農),Commonage 路,Carr,湖鄕(Lake Country)通到傳道場的篷車路,成為運輸牛群的唯一通道。Postill 牧場的 Alfred 和 Edward Postill 兄弟就是修築篷車路的時候跟隨他們的父親一起從安省遷入,他們事業發展迅速,憑著經營了鋸木廠,他們很快就擁有5,000英畝的土地,以及在山谷裡安裝了第一部電話,吸引阿伯丁伯爵前往參觀。但是 Postill 兄弟太早去世,弟弟祇有32歳,哥哥 Alfred 亦於1897年突然去世,僅有45歲,他們的事業隨之結束。Alfred 就是第一個聲稱看見過奧根湖水怪(Ogopogo)的人,有一次他倆兄弟一起將木材運往給海恩斯建造新家途中,Alfred 說他在 Peachland 的沙灘上看見牠!
1891年,太平洋鐵路奧根支線通到弗農,並在奧根湖上建立了輪船服務,傳道山谷産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且留在下文待續!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自: